基金会 | 饮水思源,扶贫济困,厦门工学院10级校友向学校捐款设立专项助学金
更新时间:2021-06-03

捐赠动态


2021年1月27日,我校10级校友林智渊先生向厦门工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20万元,设立“林智渊、陈彩云助学金”,助力大一贫困新生。

本次捐赠是2021年基金会收到的第一笔个人捐赠,意义非凡。本项助学金的设立不仅能够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圆梦校园,更体现了我校年轻校友的一片赤诚。我们相信,林智渊先生此番善举定能取得丰硕的果实;我们也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与我们共同助力厦门工学院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携手同行。

图片

大美不言

校友捐赠,最能看出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深究下来,“校友”两字,恐怕很难承载毕业生之于毕业学校的实质关系。学校是母校,学生是学子。“校友”两字,缺就缺了一个“子”所承载的涵义。无非是要说明,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否到位,就看是否“视生如子”,而最终落实到“学生是否视毕业学校如母校,并有感念之心感恩之举”。

林智渊夫妇的捐赠故事,它代表了一种大学精神,代表着这所大学培养的学生“成就自己的同时还能成就别人”,这正是大学所要培养的优秀高素养人才。同时,得到了比物质意义上的捐赠更可贵的——精神上的东西。正所谓,捐赠诚可贵,精神价更高。

中国办大学的成熟,一个重要表征就是“毕业生为母校捐赠是否自然而然蔚然成风”。现在大家关注的还是,哪个优秀毕业生为母校捐赠什么多少,而捐赠文化的东西所涉甚少。更重要的还是,捐赠时带来的“以捐身教”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这样的捐赠,才最能体现大学精神,最能体现人文精神。

《墨子·亲士》中说,“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大学筹资体系构建及校友捐赠文化培育,并非成型于一朝一夕间,需要经年累月的沉淀,需要大学管理者们从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中挖掘一点,从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大学筹资实践中总结一点,从国外一流大学的经验做法中借鉴一点,注重与我国公益文化、大学基金发展阶段相适应,才能找到扎根中国大地,彰显中国特色的大学筹资模式与校友捐赠文化培育路径。


图片

图片

欢迎扫码,将你的爱心留下!

图片图片图片

END


编辑:徐波雯

编审:王宇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