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年教师的激情投入与奋发作为 | 记厦门工学院应志远老师
更新时间:2022-05-10
图片


厦门工学院

「宣传处」出品

编者按


在我校教育改革进程中,“全员育人”已经开启,全体厦工师生正以主人翁、参与者的方式见证新的历史。即日起,开设《燃灯者》专栏,回眸过去,聚焦未来,点燃智光。

教师——朗朗光照,“燃灯者”,是每一位普通的厦工教师,他们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像一束光、一盏灯,温暖学生,照亮前路。功成不必在我,是“燃灯者”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是“燃灯者”的追求,他们于黑暗中播撒一片光辉,增添一抹亮色,用情操、用信念,用奉献精神,用拳拳爱心,在三尺讲台发光发热。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一代代的厦工人,正用“明志 博学 修身 力行”共同构筑一所大学的底色与精魄。五馆十园皆风景,孔子广场共书声,良师,就在每个厦工人的中间。

在李德文董事长和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燃灯者》专栏开设,并得到了学校教务与招生处和人力资源处的大力支持,我们将定期与您相约,向厦工最优秀的教师们致敬!



应志远,教师进修学院执行院长,文化创意工作坊主任,担任影视动画创作、动画概念、计算机平面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等课程的教学,从事多媒体制作、交互设计、产品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5年来主持科研项目4项、教改项目立项2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篇,获得外观专利13项,主编教材1部;参与制作的动画作品在市级电视台和网上平台播出。获得德文教育集团“最美教师”、“厦门工学院之星”和厦门工学院“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所带学生团队共斩获国内外大奖百余项。

图片

入职厦门工学院十年,应志远积极践行“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秉持“荣校爱生、敬业存真”的教育信条,坚持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职业操守,积极履行育人职责,通过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融入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采取“项目助推式”和“宽松式课堂”教学策略,形成“学做一体化”氛围,受到学生好评。

01

从课堂,到工作坊


作为ICVA国际视觉理事会会员,拥有高级多媒体制作员、高级视觉设计师等多项职业资格证的应志远,从2012年8月入职厦工“站上讲台”开始,就立志“站稳讲台、站好讲台”。他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专业优势服务于学校文化建设,服务于各类活动和竞赛,也服务于学校的改革创新。

近年来,应志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出一批手握国内外大奖的优秀毕业生,指导的学生考取国内外优秀大学研究生或到大公司就业,育人工作成绩年年出彩。在专业竞赛中,累计获得奖项100余项,其中包括获得国际奖项31个,全国奖项9个,省级奖项13个,市级奖项6个,校级奖项19个,专业团体奖项23项。他带队斩获第五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第二届国际大学生艺术年度奖(专业组)“金奖”、2020ITCD AWARD国际潮流文化设计大赛“银奖”等诸多含金量高的奖项,颁发单位从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到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为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做出贡献。应志远把课程和竞赛结合,指导学生与奖项组委会做出互动和联系,作品成型后,集中进行点评、打磨和修改。其中多个重要专业竞赛及创新创业奖项实现了学校多年来“零”的突破,为校争得荣誉。

图片

应志远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

图片

应志远指导的学生获奖奖状(部分)

应志远通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在校内初步建设完成“课程兴趣组-社团-工作坊”阶段性实践平台,通过实践平台设计校园文创产品和各类视觉设计作品百余项。厦工校园内如“校园卡”、“浴德泉瓶装水”、“校友会标识”、“仲尼君系列产品”、“文创产品展示中心”、“弘本书店”等作品均出自应志远团队,他带领学生将美学与教育进行融合设计,为师生打开了一张艺术设计图景。2021年疫情期间,应老师与他的“团队”团队做了120余件设计,从餐券到抗疫海报、中秋明信片和表彰奖杯,均由他们设计制作完成,极大鼓舞了全校师生抗疫士气。另外,他担纲“40天改造校园书店计划”、“60天完成厦工马拉松全案设计计划”,组建文化创意工作坊和教师进修学院,均圆满完成了任务。

图片

山海设计团队设计作品(部分)

02

有师承,更有自我


2014年,应志远读了一本《京都手艺人》,迄今为止这本书对他的影响已远超书籍本身,书中尊重匠人的传统,手艺人专注对抗机械时代的冰冷感,都给了他重要启示,这也是应老师坚持理想化、追求深层精神内涵的来源之一。应志远认为:手艺人制作的作品,对得起使用者,对得起消费者,对得起购买者,而反观教师职业,对职业的尊重、对学生的真心、对内心的拷问,也是无止境的追求。

图片

对应志远影响深远的书籍——《京都手艺人》

专业领域中,有两位艺术家对应志远影响较大,一是梵高,一是宫崎骏。梵高的人生经历和他的作品相反,虽历经苦难和曲折,作品却阳光灿烂,充满绚丽色彩。宫崎骏则半路“出家”,基于热爱和兴趣成就了一代动画大师。应志远认为这两位大师都传递了正向价值观,他们的传世佳作时隔多年依然是绕不开的话题。这些艺术家的优秀品质最打动应老师,他经常向学生讲述他们的故事,期翼每个人均可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融入其中,自觉受到教育,获得人生的成长和感动。

2013年,应志远参与创作的具有浓郁闽南生活气息的五十二集大型水墨动画片《保生大帝》在台湾地区的电视台播出,全集至少用3000张设计手稿,把传统绘画的写意之美通过动画表现出来,用全新的视觉语言诠释了“闽南医神”,“复兴”了水墨动画。他敏锐地预见到未来的设计对设计师来说跨平台设计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寻找结合点变得很关键。设计要在功能性和情感之间寻求平衡,设计不但要带来的是舒适、熟悉,还需要让使用者感受到自我认同。立足于传统文化土壤,以西方视觉方式变现中国味道,将变成设计主流趋势,未来的视觉艺术“可赏、可游、可品”,在体验和交互方面更加深刻的影响每个人。

图片

应志远参与创作的《保生大帝之奇儿夺宝》概述图

工作中,应志远接受过许多挑战,在设计过程中也出现过争议和“插曲”,应老师用争议保持清醒,用争议促进创新,以精进疗愈争议,主动在审美表达和视觉语言上进行更多元的探索。艺术无止境,直面争议是必要步骤,用得好,可令设计更有内涵和质感,应志远在某种意义上是“执着”的,他固守师者的“匠气”,他的身上总带着一种耿直和执拗劲,他希望所带学生保持一颗“真心”,从修炼心性开始,认真做事,正直做人,不断靠近完美;他也是“笨拙”的,这意味着面对繁复的机巧,他选择了返归单纯和赤诚,他告诉学生们要保持“人情味”常对团队成员身怀感恩,不要投机取巧,要脚踏实地,在自己现有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的发挥长处。力求以一种广泛被接受的形式击中人心,唤醒真善美

03

善育人,师徒相长


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首次提出“十大育人”体系建设,明确指出“要不断深化服务育人,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应志远围绕育人关键环节,检视育人工程的经验和差距,力求突破和创新,十年如一日服务学生、服务学校的发展。应志远常说:“一堂课45分钟,看起来很短,但备课需要的时间却很长”,他结合平面设计的新趋势,调研知识更新情况,获得一手外部资料,反复研究讨论创作主题、图像图式、艺术符号、表现语言,对专业学科体系重新整合梳理,把教学内容做好做精,保持“隐性竞争力”。他创新“项目助推式”教学方式和“师徒制”教育模式,为内生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符合学校“应用型”的学科设计。

应志远采用项目助推教育,把课堂上的理论进行细化,让概念领路,实践与理论融合,更强调实践性。如海报设计,围绕着“项目结果”,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文字、图片、色彩及绘图工具,并按时提交海报“项目”作品,只有紧跟项目全程实施,才能获得理想结果。同时,项目式助推并非一味注重成果,而是更重视过程,由老师保驾护航,指导学生实现目标和想法。项目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日常开发项目,也服务校级部门,比如设计制作标识,包括餐饮集团标识、校友会标识、马拉松比赛标识、各跑团标识和每年校庆标识等,学生在实践中优化技能,做出经得起时间推敲的作品。应老师不仅参与了大量硬件建设工作,还创建了文创坊的团队,磨练了成员的能力,后来吸引资产公司投资,孵化更多的学生项目。项目与需求互为促进,互为因果,为产出更多、更精的文创产品,提供了新动力。

图片

应志远采用项目助推教育对学生进行赛前指导

“师徒制”育人模式已在应老师团队执行了四年之久,借鉴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由教师带学生,由学长带学弟,“师徒”之间相互学习、融合,叠加效应明显。应志远与学生的交流模式完全基于情感,氛围宽松、对等,组建团队后,建立公共账户,教师也要做团队汇报,夯实师生平等的价值主张;每位成员都做具体事情,既增长经验、提升自己,又强化实操意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应志远与他的学生团队执行师徒制育人模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应志远在学校主要从事两部分育人工作:一是学校指派的带班育人工作,二是兴趣团队的指导工作。带班的关键点在班干部,应老师要求班干部熟悉和掌握班级一切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班干部来了解整体情况,制定了三个“及时”:发布学校的通知要及时、有突发情况的反馈要及时、对课业和生活的反馈要及时。同时,管理学生要松弛有度、和融并济,不过多打扰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和而不同、各美其美”这也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老师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班级自主性,根据各项评级指标来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开启5+2模式,尽可能为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项困难。疫情期间,家住泉州的一位同学突发疾病,父母因疫情无法前往厦门陪伴,此时应老师作为学生的依靠,第一时间进入“服务位置”,带学生外出就医,确保学生得到及时救治。毕业季到来之际,应志远老师都会与学生拍合照留念,给每名所带毕业设计学生手写一张明信片,一段祝福的话和一个毕业生的名字,作为毕业临别的纪念,回望四年的相处,再次重温育人的全过程,无微不至的“服务”触动了学生,赢得了尊重。

图片

毕业季到来之际,应志远都会与学生拍合照留念

04

能承担,负重前行


应志远初到教育进修学院时,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董事长李德文先生对他讲过一句扎克伯格的话:没有人的想法从一开始就是完美的,只有当你着手去做才会变得逐渐清晰,你只需要开始行动。正是这句话启发了应老师的工作,为他注入了前行的动力。

图片

李德文先生对应志远的启发,为应志远开展教师进修学院工作注入了前行的动力

刚开始,部分老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作为教师进修学院执行院长的应志远主动加强沟通,根据具体的问题来找答案,理清工作思路,给出应对方案解决问题。培训内容若无针对性,就调整培训内容,他与教务与招生处、人力资源处、博雅教育学院联合开展一系列活动,邀请教学型外来获奖教师到校做单独指导,讲座内容既前沿又实用,在教学思路和打造校园文化上亦有启发;培训若占用过多时间,就精简培训时长,把原来两三个小时的讲座缩短为一到一个半小时,要求主讲人讲精讲透,缩短时间提升培训内容的质量;培训形式若单一,就增加各类形式,线上、线下、讨论式、实践式、参观考察式、小型读书会形式……不少教师借此次轮训之机强化学习意识,树立了“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为终身、终身为学习”的理念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积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工作本领,不断适应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新要求。

图片

应志远在教师进修学院开展讲座

与培养学生一样,应志远把好经验、好做法拿过来,今年第一期选了学校1/5的教师共计100多人进行轮训,不过多占用周末时间,把原本周一到周五的课程完全压缩,每一个模块都有针对性,如育人工作技巧、现代教学技术等,一周一换,一直到第十八周结束,聚焦教师培训成果转化的路径、方向、动力等要点,引导教师在知行合一中提升专业能力,实现校本发展。学院还为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班级活动,以班级的方式,每30位教师中选一位班长,并选出班委,由他们对班级活动进行策划和申请,教师进修学院为此提供软硬件支持,为各个班解决实际问题,各班分配班费,为每名学员发放图书、咖啡券、餐券等,组织学员外出考察学习,提升老师的学习积极性,鼓励老师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让课堂缺乏活力和吸引力等难题迎刃而解。前行的过程就是不断攻克难题的过程,应志远把大目标分解为可逐级完成的、具体可见的分项目标,有效降低了任务的难度、阻力,大大提升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师生有品德、管理有智慧、思想有深度是应志远教书育人的价值追求,也是他持之以恒的精神食粮,他就像一位大巧若拙的“匠者”,依然具有艺术家那份可贵的执拗和韧度,坚守着信念的伟力,让每一分、每一人、每一处都“美”一点,沉淀浓缩成“传帮带”的育人符号,为厦工创新发展发展锦上添“画”!

来源:厦门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