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纯粹的心面对自然和生活——艺术与传媒学院廖泽楷老师专访
更新时间:2022-05-16
图片


厦门工学院

「宣传处」出品

图片

大家好!我们厦门工学院宣传处计划推出一个“我和我的老师”的特别栏目。这个栏目的内容是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体验,展现我们厦门工学院老师们真实又独特的人生故事,展现我们温馨而又美好的师生关系,宣传我们学校教书育人的积极成果。欢迎各位同学踊跃投稿或者提供素材。

图片

廖泽楷

「英国创意艺术大学摄影系硕士,厦门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摄影学教师。在摄影的路上他始终保持热爱,将自己的兴趣、态度和教学融入其中。他认为,摄影是个人价值观念的反映,它既是自然之镜也是人文之镜,同时也是当下视觉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1年12月23日,中国摄影家协会网发布,我校艺术与传媒学院摄影教师廖泽楷《山峦之间》系列作品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作为第四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主单元摄影作品导师推荐的摄影新人,其作品曾在第六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五月公园画廊等进行展览。

图片

“自然景物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以及自然元素在画面中呈现出静谧的魅力。从繁杂的现实色彩语言之中抽离出来,用纯粹黑白语言勾勒出自然景观的真实样貌。”这是第四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评委导师、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叶文龙对他的参赛作品《山峦之间》给出的评语。在廖泽楷的身上,我们可以看见90后青年的热爱与态度,也得以窥见一些平和与坚守。

01

游走在山峦之间的城市青年

《山峦之间》系列作品创作于2018年至2020年。在这几年间,廖老师将自我抛身于山林之中,无数次走过崇山峻岭,看遍高山深谷,以最澄澈的内心感受自然之情。对他来说,这更像是一场修行。他说:“愿观者能一同步入山林,感受自然。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图片

“我觉得最刺激的是那次拍浮盖山的时候,那个地方在福建和浙江的交界处。我对那里的印象特别深。”当时造访的山头并非旅游景点,且尚未经过开发,只为寻一个庙宇而来,廖泽楷踏着窄小的土路,在半山腰碰见了像是夫妻的两个老人家。爷爷好像是护林员,守着这片山林;老奶奶离开了家庭,抛下了所有,躲进了山野的怀抱。两个人就一起守在这个不知名的山头,过着好似离群索居的生活。这种状态放在鼎沸的城市里大概要让人惊诧不已,但他们就这样默默生活着,这故事自廖泽楷口中娓娓道来,一切都是悄然不语、不必惊慌的样子。

好的作品是经过长时间的策划、等待和努力的结果,需要勤奋而沉静、耐得住寂寞,这是多数人无法做到的。他的作品中充斥着对于个性和真实的直白展现:协调的光线、角度、姿态喷薄而出的张力,人与自然交融的隐喻……

廖泽楷将摄影作品称为缘分的结晶,都说摄影师有三只眼睛,摄影最大的意义在于记录成长,辅助记忆,发现别人所不曾留意的美好瞬间。将他的作品大量排列在一起,能捕捉到一股似有若无的生命力。他的作品个人印记鲜明,却又在漫长的时间中悄然发生着变化——那是将青春、多元、创新融入作品中后产生的微妙化学反应。他如此喜爱与尊重自然和自然带来的“崇高感”,用最单纯的色彩影响记录和展示着自然,期望着自然元素在画面中呈现出静谧的魅力。

02

热爱很纯粹,也很有力量

廖泽楷与摄影结缘于高中,那时他的大多数时间都专注在摄影和与之相关的社团活动中,摄影和图像成为他生活中如影随形、不可或缺的部分。回想起这段路途的起点和过程,高二开始成为一名艺术类考生、通过校考、统考、完成本科学业、在摄影方向继续出国留学深造……这些重要的人生选择看起来好似漫不经心,但无一不是在时间的十字路口上,来自内心最深处的声音悄悄地牵动着他让他顺应心的方向走向摄影。他觉得热爱这件事是很美好的,“如果我连这种热爱都丧失了的话,生活可能会变得慌乱。”

图片

“摄影有些时候真的是老天爷赏饭吃”。廖泽楷表示,对于大部分摄影师来说,拍照时总有一种情绪在,或是带有某种目的去创作。一些奇妙美好的东西总是转瞬即逝的,能抓住这样“特定的时空节点”,廖老师将这种机遇称作一种“缘分”,“因为时间不能倒退,咱们也不能调回去看,或者不能去看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所以有时候那个东西没了就没了,就是要抓住那个点,记录下来。”

对他而言,摄影就是摄影,他没有太多的“企图心”,创作不会过多铺陈,也不限制被摄对象的表现,不希望因为自己赋予了照片太多设定。因此,转瞬即逝的刹那所展现的内心化情感成为了他最擅长捕捉的对象。如果没有捕捉到呢?也不是那么要紧,“活得轻松一点,活得久一点。”廖泽楷说,摄影对他而言是单纯喜欢,坚持是对自己的兴趣负责。

03

把生活方式融于教学和摄影

廖泽楷的作品常常呈现出一种宁静的气息,这也是他性格的一种真实映照。平和的性格造就他沉稳的工作习惯和沟通方式。他一直就带着这么一点儿漫不经心,生活如此,工作亦然。即兴、随意、缘分,这三个理想浪漫的词汇似乎是廖泽楷给自己作品的关键词。稳、亲和力、个性,这是学生对“廖哥”的评价。

图片

廖泽楷作为厦门工学院艺传学院摄影学教师,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他说话声音轻柔,对学生不会过多苛责,将生活的艺术透过课堂传递给学生,所以他的课特别能给人带来能量。担任高校老师的同时他同样也将自己置身于摄影行业中,课堂之外的他不仅是名独立摄影师,还是Tides End 艺术空间主理人——他认为需要不断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知识语言和体系,才能够传递给学生更多东西。课堂上,他总带着一个镭射包,零零总总的灯都关了,整片黑暗里,只剩一盏光,整个教师充满艺术氛围。“有意识去引导对方的情绪”。他会对学生说,体验沉浸的氛围,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大概就是“真实”吧。

廖泽楷在生活中的个性十分平和,不计较得失。很多人看他的作品觉得很难接近,因为他的作品确实有一些偏离了都市生活的成分在里面,但无论是生活中还是课堂上的廖泽楷,都是很好相处且给人带来平和的,摄影师与教师的身份也因此变得出奇和谐。

04

坚持本心 不忘初心

95后的廖泽楷第一次作为老师而不是学生的角色站在讲台上,他表示自己会紧张,同时也会兴奋。因为这意味着自己的想法会传递给一些人,会影响到一些人。上课这种形式于他而言更像是一种传承,他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最大限度的去满足学生。每次上课都会亲自背来教具,让学生有实践和体验的机会。

“无论在什么时候,保持这颗对热爱东西的坚持的内心,是很重要同时也是很不容易的。”在曾经的摄影旅途中,廖老师不仅要面对跋山涉水的体力考验,还要面对蛇虫鼠蚁的胆量考验。有时候一个人行走在幽深阴暗的森林中,确实有一种令人窒息的幽闭感和紧张感,但换个角度看,带着这样一种情绪去创作,也许也会有不一样的惊喜的发现。

图片

廖老师认为,在这个内卷严重的时代,内心的坚守很是关键。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你都应该对自己怀有信心。不管别人怎么评判,你都应该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坚持自己所坚持的。就像他的作品中所展示的那样,以最单纯的、最本质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看待世界。他还说“读书的过程中也不要忘记去玩”,忘记玩儿了真的会让你大学生活很遗憾。廖老师认为,在每个阶段都应张弛有度,保持最珍贵的心性和品格,才能不负生活,不负自己。

“我将自我抛身于山林之中,以自我的内在感受自然之情”。追寻山峦之间的静谧,也置身人间烟火气。不必纠结未来的路还有多远,只是单纯的坚守内心的热爱,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心态平和,才能稳住阵脚,才能越走越远。

来源:厦门工学院